2年前正要換工作之際,一個人跑到太魯閣行腳,真的很美
如果雪山隧道因為國防的因素不得不蓋,蘇花公路如果可以不建,還是不要建吧。

<天下雜誌> 文/李育豪

今年春節時,花蓮人都收到了份大禮。一早推開家門,地上躺著一本親民黨籍立委傅崑萁所贈送的農民曆,封面上幾個顯赫的大字寫著「蘇花高今年一定動工」。

在鹽寮經營民宿的王夫天和施愛麗抬頭望了一眼門前綿延數公里的車潮,像是準備要迎接大災難似的,備妥整個星期份的食物,迎接客人。因為花蓮人都知道,過年期間,到哪裡都會塞。

拜雪山隧道開通所賜,今年的車輛特別多,根據花蓮縣警察局統計,今年車流量高達六十七萬五千輛次,足足比去年多了十七萬輛次。

許多遊客沒地方住,直接睡車上。甚至還有一對父母牽著孩子來到他們家門口,希望能借浴室給孩子洗個澡。想到蘇花高可能帶進來的人潮,王夫天皺著眉頭說,「好不容易回到家鄉,沒想到現在我們又要面對『逃亡』的命運了。」

自從民國九十二年底緩建以來,沈寂已久的蘇花高速公路,在去年底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的指示下,又悄然送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蘇花高已不是要不要興建的問題,而是何時興建的問題,」蘇貞昌在面對花蓮觀光業者時表達了他的態度,「一旦通過環評審查,立刻動工。」

從國道新建工程局的立場,蘇花高除了是既定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可做為蘇花公路安全、穩定的替代道路。從小生長在花蓮,負責雪山隧道工程的國工局副局長曾大仁認為,有了蘇花高速公路,台北到花蓮最快是兩個小時,花東居民會有更多的發展選擇與機會。

從民國八十三年到去年年底,蜿蜒狹小的蘇花公路中斷八十四次,工務單位每年花費在蘇花公路的養護費用高達八千萬至一億元。

有更多的發展與機會?

在二十三縣市的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排名上,花蓮倒數第四(第二十名),鄰近的宜蘭則是第九名。假使蘇花高開通了之後,可以預期的是會有更多觀光業者願意投資花東,促進地價成長和就業機會。但對於東部產業規模最大、卻逐年萎縮中的水泥和砂石業者而言更是利多,「運輸的效益提升是有,但是我們看上的是工程本身的需求量,」一名亞洲水泥的職員私下表示。

對於現在仍居住在花蓮的人而言,面對蘇花高的心情,真的只能用「五味雜陳」來形容。

花蓮縣城鄉發展局副局長陳泰昌指出,民國七十九年,當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時,環島高速公路的規劃讓花蓮人相信只要有這條道路,東部很快就可以跟西部一樣富裕。

但是隨著台灣整體製造業的外移,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期望落空。花蓮人對蘇花高的期望,逐漸從積極爭取轉為淡然面對。並且在近十年觀光產業逐漸茁壯的過程中,開始思索自己的發展定位。

在這次重新進入環評的過程中,花蓮縣政府表面上態度一致支持興建,但是在私底下,縣府局室間,卻瀰漫著一種淡淡的不確定感。

以城鄉局為例,在三年前緩建後,縣府即委託成功大學都市設計系教授姜渝生研擬「洄瀾二○一○—— 創造花蓮永續發展願景」的都市計劃。

經建會也在今年二月通過「東部永續發展計劃綱領」。未來十年將陸續投入數百億,推動四十六項建設東部的文化、環境、觀光產業計劃。這些規劃,都是以沒有蘇花高的情況做為前提,並沒有為蘇花高可能帶來的衝擊做評估和預防。

當被問到花蓮做了哪些準備時,曾代表花蓮縣縣長謝深山參加多次政策環評公聽會的工務局局長張垂龍顯得相當無奈,「建有建的做法,不建有不建的做法,」他不斷重複著同一句話。

現在的花蓮人,真的準備好迎接蘇花高了嗎?「完全沒有!」這幾年來一直帶著幻燈片四處演講,反對蘇花高,呼籲花蓮人應自己主導發展方向的環保聯盟花蓮分會會長鍾寶珠說,「宜蘭早在十幾年前就找劉太格做因應北宜高的整體發展規劃,結果還是有很多無法預期的問題,更何況花蓮到現在都還完全沒有想像。」

花東缺的不是觀光人潮

在一般人的想像裡,蘇花高可以更快速的帶來觀光人潮、創造就業機會。但是事實上,花東地區缺的不是觀光人潮,而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客源。根據觀光局統計,近兩年花蓮旅遊人次都高達八百六十萬人。「週末客人都很多,但是禮拜一到五,就只能靠一些商務旅客,」那魯灣飯店董事長,同時也是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彭日成說,「反正高速公路的預算也不可能用在花蓮的建設,至少能讓來玩的遊覽車安全一點。」(註:建設蘇花高的九百三十億經費,七八%來自「國道公路建設管理基金」,也就是西部高速公路的收費經費,以路養路,不能做為他用。)同樣的心情,表現在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所做的民調上。當問及贊不贊成蘇花高時,有六五%的民眾支持。但是假設九百三十億的預算可以挪做花東建設使用時,則贊成的比例立刻下降到三四%。

不要破壞台灣最後的淨土

三月七日,台北的天空下著大雨,一群企業界、文化界的領袖站出來反對興建蘇花高,以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為首,包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原住民歌手胡德夫,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以及出生花蓮的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等人,高聲呼籲政府不要破壞台灣最後的一塊淨土。他們強調發展花蓮的優先順序是軟體,而不是硬體,是觀光定位、品牌行銷、服務特色,而不是高速公路。

「政府已經花了幾百億買傾斜式列車、做鐵路電氣化,也蓋了機場,眼前就已經有很多解決方案了,為什麼還需要蘇花高?」嚴長壽質問。

「以國工局的角度,他們想的是一條安全、穩定的道路。但是我們在意的,是對於花蓮想要怎麼發展的問題,」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教授夏禹九說。

歷經二十年,蘇花高早已經從公共建設議題,變成了政治炒作的話題。反對者和贊成者都希望花東的觀光能夠永續發展,但是卻缺乏整體配套的都市規劃與願景。各方的意見並沒有在一個整合理性的環境下辯論。

決定是否興建蘇花高之前,應先討論的是,花蓮在台灣發展的利基與願景、發展的策略與人才,才能創造出不一樣的花蓮,成為台灣的驕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