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熱鬧的四条河原町前往清水寺的必經路線之一非「祇園」莫屬。
花見小路視茶屋與藝妓的僅存之地,一大清早是看不到藝妓,但是路旁兩邊的傳統建築在無人時刻則是最佳的觀賞時間。
日本的藝妓文化是由京都開始的,而京都藝妓的起源則是位於八板神社所在的東山地區。江戶時代時期由於八板神社參拜人潮的增加,酒館茶屋等相繼出現,自然形成一個商業區域,其中有許多稱為"水茶屋"的商店販賣茶與點心,在這些店中工作的女人稱為"茶汲女",有些茶汲女會用歌曲、舞蹈來吸引客人,水茶屋便開始對茶汲女做有計劃的訓練,而後在高度專業分工下,稱為"置屋"的藝妓訓練中心便應運而生,水茶屋則轉型為高級料亭。花見小路兩側充滿了許多餐廳與茶屋,有名的「一力」就在路頭,「一力」是高級茶屋,沒有點關係還進不去,但是許多人會在黃昏時刻在這附近來堵/睹藝妓的風采
小巷弄內似乎有許多創意小店。祇園作為藝妓花街文化的發源地,而花見小路則是其中的代表,在花街全盛時期光是茶屋就高達700間,舞妓、藝妓的人數將近三千人,時至今日雖已盛況不再,但此地仍然是京都最熱鬧的區域之一,也只有在這裡才有機會碰上藝妓的身影,尤其是從四條通至建仁寺這段區間的花見小路通更是熱鬧非凡。
從柵欄外偷偷望向八坂塔的法觀寺
從法觀寺走向三年坂的小路上,有著這間有趣的雕塑店,拍照,別忘了投錢唷~
看到長長的階梯,那就是三年坂了。二年板與三年板這兩條雅致的石疊坡道兩旁保留了相當多傳統建築,是最能感受京都情緒的一段區域,被列為"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區"加以保護,石疊街道只能讓遊人步行,汽機車.腳踏車等是沒辦法在這條街道走的,所以遊覽此地可以保持悠閒的心情而不必閃避車輛,坡道兩旁林立著販賣各式傳統藝品、京果子、漬菜、清水燒等老舖,散發出古色古香的懷舊氣息。
參考來源: http://www.ekyoto.idv.tw/kyotowalk/rakutou/rakutou-06.htm
二年板築於大同二年,因此以當時的年號命名,而隔年完成的路段就叫做三年板,由於當時此路為祈求安產的"子安觀音"參道,於是也叫做產寧板
傳說若在三年板跌倒三年後必死無疑,因此路上可見販賣護身葫蘆的商店,跌倒了趕快去買一個護身符吧,這或許是商家為了促銷商品而傳出來的謠言吧!
10點鐘,來到傳說中的岡本和服,來當一天的偽日本妹。台灣人最常來的兩間和服店,一間就是岡本,另外一間是和凜。基本上價錢都是差不多的,我會選這間是因為它離清水寺最近。
10點鐘其實還是有點晚了,客人都紛紛地湧入,要在這個狹小的地方選擇和服花色,真的不容易。
選完花色,還要選配件,腰帶是畫龍點睛的必備品,如果自己都看糊塗了,其實可以請店員幫忙,
別說你日文不好不敢問,你只要提起選好的花色,露出困惑的眼神,如果你有常看電視冠軍,就脫口而出個「dochi」?店員都是可以心領神會的。
最後一道襪子,終於這只要選大小就好了,而且襪子可以帶回家,不過是說帶回家以後也不會懷念的穿上它就是。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折磨」,終於變身完成!! 今天的天氣溫和略有風,老天爺對我們不錯!!
既然離清水寺很近,一定要再回到這個大紅門面前拍一張,右邊則是R同學的苦命男友,女生裝扮得美美的,他很認命的幫大家提東西。
我們一路從清水寺,沿著二年坂、三年坂走到八坂神社,邊吃邊逛,我手上的小小白色立體三角包是考栗子的包裝耶! 日本的栗子超美味!! 除了和服之外,其實還有另外的藝妓體驗,沿路上我們都沒有看到其他的藝妓,但是到八坂神社,可是讓我們碰到了這小藝妓女孩,她穿著高高的木屐,走路可是陣陣有風!!
挺著一身和服慢慢走,雖然手上都沒有拿東西,但卻是要命的腰酸背痛,我們一行三人,想休息的,想手機充電的,有志一同的往我住的旅館方向前進,沒想到卻讓我們撿到寶,河原町商店街周末辦活動,有免費的攝影,前提是得穿著和服!! bingo!
每個人先拿著自己的名字拍一張,再來拍正式照片,接著就會馬上把照片印出來給你唷
左邊這張就是攝影師拍的,有專業的設備看起來還真是有模有樣呢!等待的時間我跟招呼我們的日本妹合拍一張留作紀念。
但是不論攝影師在怎麼專業,我想大頭貼機器還是無敵的!! 我跟R同學跑去河原町內找到大頭貼店,拍出來是不是皮膚排泡泡幼咪咪呀,連眼睛都放大的好幾倍!!
原本我們打算一路穿到8點鐘在還回去,但是穿著和服別說上廁所麻煩,吃東西的時候,就算餓個半死,食物也很難塞進胃裡,日本女人是不是都靠穿和服瘦身的啊?
結果6點鐘我們就受不了,慢慢走回店內還和服了,沿路還聽到台灣觀光客對我們指指點點,我跟R同學都快笑翻了,很想跟他們說,同鄉你好啊!
但是下次要不要再嘗試哩? 當然要啊!在京都古寺內,沒有和服怎麼可以!
岡本和服 http://www.okamoto-kimono.com/tw/index.html
留言列表